ToB 制造业销售避坑与赛道选择策略​ 浏览:21 发表时间:2025-08-06
ToB 销售避坑指南:制造业赛道的选择与实战策略

image

ToB 销售的江湖里,制造业是一片看似传统却暗藏机遇的深海。新人踏入这一领域,若找不到方向,很容易在 “广撒网” 式的尝试中浪费时间;企业若招不到 “对的人”,则会陷入 “培训一批、流失一批” 的恶性循环。数据显示,制造业 ToB 销售的新人留存率不足 40%,其中 60% 的流失源于 “行业选择错误” 或 “销售模式不匹配”。

对于销售总监和企业老板而言,能否帮助团队看清制造业 ToB 销售的 “赛道差异”“模式特点” 与 “成长路径”,直接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。本文结合制造业 ToB 销售的实战经验,拆解 “高潜力行业清单”“高效销售模式” 与 “招聘培养技巧”,助力企业打造稳定高效的销售团队,让新人少走弯路,让企业少花冤枉钱。
制造业 ToB 销售:为什么是新人的 “稳妥之选”?
对比软件销售:制造业的 “隐性优势”
在很多新人眼中,ToB 销售等同于 “软件销售”—— 电销、陌拜、高压考核,开单快但流失更快。而制造业 ToB 销售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,这些 “隐性优势” 恰恰适合新人沉淀成长:
  • 复购率高,客户生命周期长:软件销售可能需要 “不断开发新客户”,而制造业客户一旦建立合作,往往会持续复购。某新能源材料销售分享:他服务的一个电池厂商客户,从最初的小批量试用,到后来成为年采购量超千万的核心客户,合作已持续 5 年 —— 这种 “客户资产” 的复利效应,能让新人的业绩稳步增长。

  • 考核宽松,成长周期合理:软件销售的 KPI 往往以 “月” 为单位,完不成则面临淘汰;制造业销售更注重 “长期耕耘”,很多企业设置 “3-6 个月的成长期”,允许新人在实践中摸索。某化工原料企业的销售总监说:“我们宁愿花 6 个月培养一个能沉淀 3 年的销售,也不愿招一个 3 个月开单却留不住的‘快枪手’。”

  • 成本友好,降低新人压力: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提供 “包食宿” 福利,这对刚毕业的新人来说,能显著降低生活成本。某通信电子企业的新人反馈:“公司包住省去了租房开支,让我能更专注于学习产品知识,而不是为钱焦虑。”

这些优势使得制造业 ToB 销售成为 “新人入行的缓冲带”—— 既能接触 ToB 销售的核心逻辑(群体决策、长期信任),又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积累经验。
制造业 ToB 销售的 “核心能力要求”
与软件销售侧重 “话术技巧” 不同,制造业 ToB 销售更考验 “专业沉淀” 与 “关系维护”:
  • 产品认知能力:需要看懂产品参数(如 “光缆的传输速率”“化工原料的纯度指标”),理解应用场景(如 “新能源材料在动力电池中的适配性”);

  • 行业洞察能力: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政策趋势(如 “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变化”)、产业链上下游关系(如 “半导体材料的供应商分布”);

  • 耐心与韧性:面对 “样品测试 — 小批量采购 — 大批量合作” 的漫长周期,能保持持续跟进的耐心。

某智能家居企业的销售总监总结:“制造业销售就像‘老中医’,越老越吃香。新人前两年可能业绩平平,但只要熬过来,客户资源和行业经验会成为别人抢不走的‘铁饭碗’。”
高潜力制造业赛道:新人该往哪里走?
四大黄金赛道:前景与特点分析
制造业 ToB 销售的 “赛道选择” 至关重要 —— 选对行业,能让成长速度翻倍。结合当前市场趋势,这四大赛道值得重点关注:
新能源与新材料
新能源赛道(动力电池、光伏、储能)正处于政策红利期,对相关材料、设备的需求爆发式增长。某锂电池材料销售说:“这两年客户主动找上门的情况越来越多,只要产品质量过关,跟进难度比传统行业低 30%。”
特点:技术迭代快,需持续学习新材料特性;客户以大型企业为主,决策周期长但订单量大。
细分方向:正极材料、负极材料、隔膜、光伏胶膜、储能电池外壳等。
通信电子
5G 建设、消费电子升级带动了通信电子行业的需求,光缆、电子元件、LED 器件等产品的市场空间稳定。某 LED 元件销售分享:“我们的客户是灯具厂商,虽然单次采购量不大,但复购频率高,适合新人通过‘小单积累’建立信心。”
特点:产业链分工细,需聚焦某一细分品类(如 “手机连接器”“汽车电子元件”);客户分布广,既有大企业也有中小型厂商。
细分方向:光纤光缆、消费电子连接器、汽车电子传感器、LED 芯片等。
人工智能产业配套
人工智能的落地离不开硬件支撑,智能家居、工业机器人、智能安防等领域的配套销售需求旺盛。某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销售说:“客户不仅关注产品功能,更在意‘场景解决方案’,比如‘智能马桶如何与全屋控制系统联动’。”
特点:跨界属性强,需要了解 “AI 技术 + 应用场景” 的结合点;客户以家电厂商、系统集成商为主。
细分方向:智能家居传感器、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、智能安防芯片等。
化工原料
化工原料是制造业的 “基础血液”,应用遍及医药、汽车、包装等领域,市场需求稳定。某医药中间体销售反馈:“这个行业门槛高,一旦客户认可你的专业度,合作粘性很强,甚至会帮你引荐同行。”
特点:专业壁垒高,需掌握化学特性、合规标准;客户对 “供应链稳定性” 要求高,重视长期合作。
细分方向:医药中间体、工程塑料、特种橡胶、涂料原料等。
赛道选择的 “3 个实用技巧”
新人选择赛道时,避免 “盲目跟风”,可参考这三个方法:
  • 结合专业背景:化工专业毕业生优先考虑 “化工原料” 赛道,电子专业可聚焦 “通信电子”,降低初期学习成本;

  • 关注城市产业分布:上海、深圳、苏州的半导体、新能源产业密集;广州、东莞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成熟,在产业聚集地更容易获得客户资源;

  • 从 “细分品类” 切入:不要贪大求全,比如 “新能源” 赛道可进一步聚焦 “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”,深耕后更容易成为 “小领域专家”。

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:明确 “细分赛道” 的制造业 ToB 销售新人,入职后的 “3 个月存活期” 通过率比 “泛行业” 求职者高 50%。
制造业 ToB 销售模式:不止于 “扫楼陌拜”
多元化销售模式:线上线下如何结合?
传统制造业销售的 “扫楼、陌拜、参展” 模式早已过时,如今高效的销售模式呈现 “线上线下融合” 的特点:
线下模式:重信任,建关系
  • 行业展会:参加细分领域展会(如 “上海国际新能源材料展”“深圳电子元件展”),重点不是 “发传单”,而是 “收集精准客户信息”—— 比如观察客户在哪些展位停留时间长,主动上前交流 “您在关注 XX 材料的哪些特性?”;

  • 客户拜访:首次拜访前务必做 “功课”,了解客户的产品、产能、近期动态。某半导体材料销售的做法是:带一份 “客户竞品分析” 过去,“您的竞争对手 XX 公司最近在用我们的材料,能提升 3% 的良率,或许对您有参考价值”;

  • 行业协会活动:加入 “新能源协会”“电子商会” 等组织,通过行业会议、闭门论坛接触核心客户,这种场景下的沟通更易建立信任。

线上模式:低成本,广触达
  • B2B 电商平台运营:在 “阿里巴巴 1688”“慧聪网” 等平台开设店铺,优化关键词(如 “锂电池正极材料 动力电池专用”),吸引中小客户询价;

  • 外贸社交平台:做外贸业务的销售,可通过 LinkedIn(领英)、Google + 寻找海外客户,发布 “产品应用案例”“行业趋势分析”,吸引客户主动连接;

  • 内容营销:在行业论坛(如 “电子发烧友网”“化工圈”)分享专业文章,如《新能源材料的纯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》,文末留下联系方式,吸引精准客户。

某制造业企业的销售团队通过 “线上获客 + 线下转化” 的模式,将获客成本降低 40%,其中线上来源的线索占比从 10% 提升至 35%。
适合新人的 “低压力销售模式”
对于内向型新人或 “社恐” 人群,这两种销售模式可优先考虑:
  • 外贸业务员:主要通过邮件、社交平台与客户沟通,无需频繁面对面交流或打电话,更注重 “文字沟通能力” 和 “产品专业度”。某外贸销售说:“我每天花 2 小时回复邮件、分析客户需求,虽然成交周期长,但压力小,适合喜欢‘安静做事’的人。”

  • B2B 电商运营:负责企业在 B2B 平台的店铺运营,包括优化产品页面、回复咨询、跟进订单,本质是 “线上销售”。新人可从 “运营助理” 做起,学习平台规则和客户沟通技巧,再逐步转向主动销售。

这两种模式能让新人在 “低社交压力” 的环境中积累经验,再根据成长情况调整模式。
写给销售总监与企业老板:如何打造制造业 ToB 销售团队?
招聘:不只看 “口才”,更看 “潜力”
制造业 ToB 销售团队的招聘,要避开 “招软件销售的思维”,重点关注这三个特质:
  • 学习意愿:能否快速理解产品参数、行业知识?可通过 “给一份产品手册,30 分钟后让其讲解核心卖点” 来测试;

  • 耐心与韧性:面对长周期订单能否坚持?可询问 “如果一个客户跟进了 6 个月还没下单,你会怎么做?”;

  • 细节关注:是否留意客户的隐性需求?比如 “客户说‘价格太高’,能否想到可能是‘预算有限’或‘对价值不认可’”。

某新能源企业的销售总监分享:“我们宁愿招一个‘嘴笨但爱钻研’的应届生,也不要‘能说会道但不扎根’的老销售。制造业销售的核心是‘专业信任’,而不是‘话术套路’。”
培养:用 “系统化” 替代 “放养式”
新人留存的关键在于 “有方法、有反馈”,企业可建立这样的培养体系:
  • 前 3 个月:产品与行业认知期:安排 “一对一导师”,每周输出 “产品知识笔记”“行业动态摘要”,考核方式不是 “背诵” 而是 “应用”—— 比如让新人模拟 “给客户讲解产品与竞品的差异”;

  • 3-6 个月:客户接触期:从 “协助老销售准备资料” 到 “独立跟进小客户”,每一次客户沟通后,要求提交 “沟通复盘表”(客户需求、异议、下一步动作);

  • 6 个月后:独立作战期:分配专属客户资源,设置 “阶梯式目标”(如 “首年完成 50 万业绩”“次年 100 万”),同时配套 “客户转介绍奖励”,鼓励沉淀长期客户。

某化工企业通过这套体系,将新人 “1 年留存率” 从 30% 提升至 70%,团队人均业绩增长 45%。
管理:用 “长期主义” 替代 “短期考核”
制造业 ToB 销售的管理,要摒弃 “唯业绩论”,关注 “客户资产积累”:
  • 考核指标多元化:除了 “销售额”,增加 “客户拜访质量”“老客户复购率”“行业知识测试得分” 等指标;

  • 客户资源企业化:通过 CRM 系统管理客户信息,避免 “客户在销售个人手中”,员工离职时能顺利交接;

  • 鼓励行业深耕:对 “连续 3 年服务同一行业” 的销售给予 “行业深耕奖”,培养 “行业专家型销售”。

在制造业 ToB 销售的深海中,“慢即是快” 是永恒的真理。新人避开 “选错赛道”“模式错位” 的坑,企业搭建 “选人、育人、留人的系统”,才能让销售团队像 “老树” 一样 —— 根系越深,枝叶越茂。对于那些愿意沉淀的新人来说,制造业 ToB 销售不是 “青春饭”,而是能做一辈子的 “长青职业”;对于企业来说,这样的销售团队不是 “成本中心”,而是能持续创造价值的 “资产中心”。

CRM_LJ.PNG

联系我们 /Contact us